关于明朝灭亡的解释很多,大多从政治,军事,瘟疫或者气候变化等角度去研究,鲜有从经济角度去解释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最近,重读明朝末年的经济史,认为明朝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。把自己的一点体会,写成读书笔记,和大家分享。
明朝两大经济政策的转变
明朝朱元璋开国时从经济政策面定下了亚博app下载地址两条规则:
(1)使用‘大明宝钞’的纸钞,禁止金银作为货币使用;
(2)实行严格的海禁,禁止出海贸易和捕鱼,所谓「尺板不得出海」。
朱元璋实施这样的鸵鸟政策,是亚博app下载页有其政治背景。 禁止金银作为货币,一方面沿袭了元朝的传统,政府可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,另一方面白银在元朝被政府大量掠夺,运送到中亚交易,使得白银在现实交易中,可能存量不足。实施海禁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走私和海盗。
但是,这两条不合现实的禁令,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都逐步废除。
第一,由于政府开支不断扩大,和不断的对外战争,大明宝钞超额发行,通货膨胀严重。1000文的大明宝钞在洪武九年(1376)市价与一两白银相对应;到永乐十一年(1413年)中只对应0.012两白银,到了正统元年(1436)年只对应0.0009两白银(彭信威, 465页)。大明宝钞的贬值,使得百姓在私下交易广泛采用白银。到了明英宗即位后(1434年),不得已,就正式废除了禁银令。
第二,由于倭寇在16世纪早期基本肃清,葡萄牙人于1542年通过航海发现了通往中国之路,航海抵达亚洲,试图向中国传教,并开始和中国以及日本,以及中国与日本之间做生意。福建广东沿海走私开始盛行。到了1567年,隆庆皇帝登基后,福建巡抚涂泽民成功奏请开放海禁。所以,延续了200多年的海禁也被废除。
由于这两条禁令的废除,使得明朝晚年,尤其在万历时期的经济高度繁荣。另一方面,也为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。
万历年间的经济繁荣
中国丝绸,茶叶,陶瓷以及香料等产品对西方和日本人有非常高的吸引力,使得葡萄牙人在亚洲做贸易的利润非常惊人,利润率达数倍。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风闻后也加入了和中国贸易的大军。西班牙人于1571年开始从南美新大陆的阿卡普尔科(Acapulco)携带大量白银跨过了太平洋到达了菲律宾的马尼拉,开始殖民马尼拉,并开始与当地的中国商人开始贸易。
据统计,1500-1650年,南美洲产银13-15万吨,其中40-50%通过不同路径流入中国。一部分是上述的从南美直接运到菲律宾,然后转运流入中国。另一部分,白银从南美运抵西班牙后,葡萄牙人走私从欧洲又运入中国。
同时,由于葡萄牙人在1591年教会了日本人先进的银冶炼技术,日本长崎等白银产量大增。日本学者估计,在17世纪初,由日本人,中国人,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从日本运出的白银每年达150-187.5吨。最终,大部分流入中国。
对于明代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,现有研究很多,具体估计数量存在差异。总体看法是明朝流入中国白银数量超过一亿两。譬如,王裕巽先生认为明代中国从马尼拉贸易中得到的白银为87 ,750 ,000 两,即11700 万比索(约合4212 吨);而万明先生认为中国从马尼拉转口贸易获得白银达7620吨,通过欧洲转口,大概获取5000吨,合计流入明朝的白银超过2亿两。
中国大量贸易顺差导致大量的白银流入,使得江南地区经济空前繁荣,明万历年间政府税收大增。虽说,宰相张居正“一条鞭法”税收改革也功不可没,但是张居正改革的核心是折合各种赋役为银两。如果没有足够银两,张居正的改革估计也无法成功。
在“隆庆开关”之前,明朝的岁入非常有限。隆庆之前的嘉靖年间每年财政收入只有200多万两白银,嘉靖37年甚至财政收入只有7万两。到了万历中期,岁入通常超过400万两,国库充盈。
比较一下明朝的“隆庆开关”和1978年的改革开放,颇有几分类似。同样,大量的出口导致了大量的贸易顺差,货币的大量涌入,使得经济空前繁荣,财政收入也空前扩张。
但是这样的好日子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。
行情分析--
从原油小时图上来看,油价下探之后反弹45美元一线,收取实体大阳柱,上方压力位放在45.4美元附近,布林带开口向下且收口运行,K线运行于中轨附近,MACD指标快慢线死叉下行,绿色量柱开始放量,KDJ指标三线即将形成死叉。
综合来看,后市操作以高位做空为主。
美原油操作建议--
45附近做空,45.4继续补空,止损45.7,目标看到44.4-44-43.7
本人对现货原油、天然气、铜、白银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,如果你亚博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,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。金融领域,博大精深,每天行情波折不断,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经验,给大家帮助。薇-信:亚博APPSOS9418(长按可以复制),投资有风险,操作需谨慎。
中40-50%通过不同路径流入中国。一部分是上述的从南美直接运到菲律宾,然后转运流入中国。另一部分,白银从南美运抵西班牙后,葡萄牙人走私从欧洲又运入中国。 同时,由于葡萄牙人在1591年教会了日本人先进的银冶炼技术
关于明朝灭亡的解释很多,大多从政治,军事,瘟疫或者气候变化等角度去研究,鲜有从经济角度去解释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最近,重读明朝末年的经济史,认为明朝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。把自己的一点体会,写成读书笔记,和
关于明朝灭亡的解释很多,大多从政治,军事,瘟疫或者气候变化等角度去研究,鲜有从经济角度去解释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最近,重读明朝末年的经济史,认为明朝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。把自己的一点体会,写成读书笔记,和大家分享。 明朝两大经济政策的转变 明朝朱元璋开国时从
家帮助。薇-信:SOS9418(长按可以复制),投资有风险,操作需谨慎。
关于明朝灭亡的解释很多,大多从政治,军事,瘟疫或者气候变化等角度去研究,鲜有从经济角度去解释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最近,重读明朝末年的经济史,认为明朝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。把自己的一点体会,写成读书笔记,和大家分享。 明朝两大经济政策的转变 明朝朱
定下了两条规则: (1)使用‘大明宝钞’的纸钞,禁止金银作为货币使用; (2)实行严格的海禁,禁止出海贸易和捕鱼,所谓「尺板不得出海」。 朱元璋实施这样的鸵鸟政策,是有其政治背景。 禁止金银作为货币,一方面沿袭了元朝的传统,政府可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,另一方面白银在元朝被政府大量掠夺,运送到
与当地的中国商人开始贸易。 据统计,1500-1650年,南美洲产银13-15万吨,其中40-50%通过不同路径流入中国。一部分是上述的从南美直接运到菲律宾,然后转运流入中国。另一部分,白银从南美运抵西班牙后,葡萄牙人走私从欧洲又
lco)携带大量白银跨过了太平洋到达了菲律宾的马尼拉,开始殖民马尼拉,并开始与当地的中国商人开始贸易。 据统计,1500-1650年,南美洲产银13-15万吨,其中40-50%
岁入非常有限。隆庆之前的嘉靖年间每年财政收入只有200多万两白银,嘉靖37年甚至财政收入只有7万两。到了万历中期,岁入通常超过400万两,国库充盈。 比较一下明朝的“隆庆开关”和1978年的改革开放,颇有几分类似。同样,大量的出口导致了大量的贸易顺差,货币的大量涌
大增。虽说,宰相张居正“一条鞭法”税收改革也功不可没,但是张居正改革的核心是折合各种赋役为银两。如果没有足够银两,张居正的改革估计也无法成功。 在“隆庆开关”之
也为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。 万历年间的经济繁荣 中国丝绸,茶叶,陶瓷以及香料等产品对西方和日本人有非常高的吸引力,使得葡萄牙人在亚洲做贸易的利润非常惊人,利润率达数倍。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风闻后也加入了和中国贸易
璋实施这样的鸵鸟政策,是有其政治背景。 禁止金银作为货币,一方面沿袭了元朝的传统,政府可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,另一方面白银在元朝被政府大量掠夺,运送到中亚交易,使得白银在现实交易中,可能存量不足。实施海禁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走
期,岁入通常超过400万两,国库充盈。 比较一下明朝的“隆庆开关”和1978年的改革开放,颇有几分类似。同样,大量的出口导致了大量的贸易顺差,货币的大量涌入,使得经济空前繁荣,财政收入也空前扩张。 但是这样的好日子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。 行情分析-- 从原油小时图上来看
接运到菲律宾,然后转运流入中国。另一部分,白银从南美运抵西班牙后,葡萄牙人走私从欧洲又运入中国。 同时,由于葡萄牙人在1591年教会了日本人先进的银冶炼技术,日本长崎等白银产量大增
变 明朝朱元璋开国时从经济政策面定下了两条规则: (1)使用‘大明宝钞’的纸钞,禁止金银作为货币使用; (2)实行严格的海禁,禁止出海贸易和捕鱼,所谓「尺板不得出海」。 朱元璋实施这样的鸵鸟政策,是有其政治背景。 禁止金银作为货币,一方面沿袭了元朝的传统,政
为明代中国从马尼拉贸易中得到的白银为87 ,750 ,000 两,即11700 万比索(约合4212 吨);而万明先生认为中国从马尼拉转口贸易获得白银达7620吨,通过欧洲转口,大概获取5000吨,合计流入明朝的白银超过2